行業新聞 2019.04.29
“請小心月臺與車廂之間的空隙。”經常乘坐地鐵的人對這段提示音不會陌生。對行動方便的人來說,稍加留意就可以一腳邁過去,但對使用輪椅的人來說,常常經歷輪子卡在空隙,到地鐵開的時候都拔不出來的困境。
一塊踏板的出現緩解了深圳市政協常委鄭衛寧的憂慮。鄭衛寧和深圳各街道殘疾人一起與深圳地鐵開展了多次協商,如今深圳地鐵在各個站臺引進了殘疾人折疊板,平時放在保安值班室。“剛進安檢門的時候,會有保安詢問去哪個站,用對講機通知站臺保安,等我來到月臺時,站臺保安已經把板子送過來了,問我哪個站下,到那個站下的時候,又有保安拿著板子來接應,這讓很多深圳的殘疾人感到自豪溫暖。”
地鐵無障礙建設是深圳創建無障礙城市的一個縮影。在2018年11月,深圳制定印發了《深圳市創建無障礙城市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構建無障礙城市政策標準體系,殘疾人及相關人群生活、交通出行、公共服務、信息交流無障礙設施設備顯著改善,從理念、制度、器物三維共建無障礙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無障礙設施和普通人有什么關系?日前,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市殘聯、市公安交警局等職能部門共同召開了深圳市政協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界別協商會。
消除“頭腦里的障礙”
擴充無障礙城市建設的內涵與外延
創建無障礙城市是建設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對弱勢群體的關愛程度決定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協商會上,不少委員反應深圳在無障礙城市建設中面臨一些問題。如無障礙設施間普遍存在互不鏈接,甚至出現一些無頭無障礙道路和破損無障礙設施造成新的障礙;無障礙設施經常被侵占、被破壞,“無障礙”上有“障礙”的現象隨處可見;無障礙設施設計不合理、不精細,殘疾人使用不方便。
無障礙建設僅僅是在幫助殘疾人嗎?事實上,城市里的無障礙設施不僅可以讓殘障者受益,每個人都可能是受益者。“我們把無障礙和殘疾人經常劃成等號,這是不對的,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個人平均生活不能自理的時間是兩年,所以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周林剛說。
深圳市政協委員駱冰表示,無障礙建設的受眾,不僅僅是輪椅者、拐杖者、視障者、聽障者等殘障群體,亦包括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孕婦、推嬰兒車的年輕夫婦、老年人、洗手間異性親屬陪同、拖帶大件行李的瘦弱者等。無障礙建設并非只是小眾受益,而是惠及每個人。
深圳市政協委員曹疊云也深表認同,他建議將《深圳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無障礙環境”的適用主體擴大適用到“老年人、傷病患者、孕婦和兒童等社會成員”,在“環境”范圍上,擴大到社區和家居生活。
信息技術與器物設計結合
精準服務不同群體
殘疾人專用設施被占用問題一直困擾著鄭衛寧。此前如果乘坐大巴參加活動,一到高速公路服務站,他就要第一時間先要找到掌管衛生間儲物室鑰匙的阿姨,原來很多無障礙洗手間平時被用來存放清潔工具了。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高鐵站,“我們坐在直梯上出去二樓才能打到出租車,而這個電梯都是上鎖的,要找相關人員,不是一按就能開的。”
深圳市政協常委王琛也深有同感。他表示很多停車場沒有固定的殘疾人停車位;即使有了,也沒有殘疾人專用的標識,若被占用沒有相應處罰機制。此外,無公交盲文站牌,無公交報站配備字幕或配播手語等問題限制了殘疾人的自主安全出行。隨著各地智能公交平臺的建設與完善,王琛建議將公交導盲系統納入城市智能公交系統并進行統籌和優化,將導盲設備納入公交車上路段“標配規范”,推動將導盲功能在公交車出廠前予以考慮。
目前深圳有4000多個盲人,其中1000個盲人配了導航終端,在深圳市政協委員陳昳茹看來,相比于建設盲道,將信息技術創新利用與器物設計建設相結合,給全市4千多位視障人士配備隨身導航終端,加大導盲犬的訓練與引入,更有利于精準服務不同群體。
駱冰則看到了高科技智能技術為特點的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對無障礙城市建設的重大促進作用。康復輔助器具是改善、補償、替代人體功能和實施輔助性治療以及預防殘疾的產品。我國是世界上康復輔助器具需求人數最多、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全國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深圳市已有1700多家生產銷售輔助器具的企業,產值已超過100億元,深圳的殘疾人輔助器具已經實現大部分的個性化適配,康復輔具產業規模有望突破500億元。“可以發揮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造福以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為重點,擴大市場的有效供給。”
各部門需形成合力
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無障礙城市
位于深圳羅湖書城的全國第一家肯德基“天使餐廳”,被公認為“最安靜”的餐廳,在這里點餐不需要言語,服務人員就能準確捕捉顧客的需要。該餐廳內聽障、智障的天使員工18名,占全職員工的86%。餐廳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給殘障人士營造一個并不特殊的工作氛圍,讓他們一個可以實現自我、與正常人公平競爭的平臺,并在與顧客較為直接的交流中融入社會。從2012年5月在深圳正式啟動至今,天使餐廳已成為深圳聽障人士最喜愛的聚集地,并成功復制至全國22個城市。
無障礙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復雜的綜合工程,既包括看得見的物質層面,也包括看不見的法治、制度、文化、網絡等方面,需要政府和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絕不是殘聯一家的事,涉及規劃、住建、交通等等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統籌協調,各部門形成合力,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推進。”王璞說。
深圳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文清表示,民政局將統籌考慮市場化實施配套建設,市場化改造涵蓋住宅、進出門、坡道改造和防滑處理,衛生間扶手安裝,家庭住型輔助等內容,民政局將連接各種服務資源,改造現有設施,為全市的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環境支持和政策的支撐。
深圳市財政局副局長胡衛東表示,針對無障礙的設施無效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標準,同時也是給財政資金投入提供一個明確的評價參照。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副局長高泉表示,無障礙建設涉及到材料、成品、半成品、設施等要求,設計過程當中把好監管關尤其重要。同時,無障礙設施竣工驗收前還要通過殘疾人士的體驗關,不合格的不得驗收。
針對委員們提出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覆蓋面低,破壞、損毀嚴重問題,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曾岳雄表示,2019年根據政協委員的提案,在主要繁華市區、學校周圍,專門把人行道進行了整治,已經落實了80多條路,近200公里的專項整治。到2020年還要投放500輛無障礙公交汽車,2019年預計投放210輛。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