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16.12.27
2015年4月,在日本東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大都市的一等地段原宿,誕生了全日本最大的康復護理醫院——原宿康復醫院。原宿康復醫院位于東京的交通大動脈山手線的內環繞,擁有303個床位以及全球最新、最好的康復器材和護理設備,還有四臺最尖端的可穿戴醫療機器人HAL。如果醫院和酒店一樣有星級的話,這里毫無疑問是五星級的。
在獨生子女政策下成長起來的現代中國人,正在面臨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的嚴峻現實,因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半癱、全癱老人以及因骨折等長時間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正在逐年增多,給孝心子女們帶來了很大負擔。今后,中國社會對康復護理醫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為此,我采訪了這家全日本最大、最新的原宿康復醫院的院長四津良平。
如何解決東京人口多康復床位少的問題
蔣豐:我在日本已經生活了27年,據我了解,日本的康復醫院都是建在地方城市上,原宿康復醫院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選擇建在了人口最為密集的東京,并且還是東京最為昂貴的地段原宿呢?
四津良平:東京平均每10萬人對應的康復期病床位只有33.2個,排在47個都道府縣的倒數第四,但人口數卻排在47個都道府縣的第一位。您在東京生活這么多年,一定知道東京最大的交通動脈就是山手線。山手線內環繞的總人口在2005年約有100萬人,老年人的人口比例約為19%,如今這個比例正在繼續擴大。但是長期以來,日本都是人口越集中的地方康復床位就越少,因此我院的建立,被視為日本康復醫療界的一大改革。伴隨著我院的建立,東京平均每10萬人對應的康復期病床位也由33.2個變成了55.5個。
一般來說,大型的康復醫院都喜歡建立在熱海、伊豆、鶴卷或九州地區等有溫泉的地方。但事實上,康復護理不僅要鍛煉肢體機能,也要關照患者的精神健康。老年人遠離自己的家人接受康復護理,不僅自己心里不踏實,家人來看望也很困難,要么開很長時間的車要么得坐新干線。如果老年人在做康復訓練時,能有家人常來看他,在旁邊鼓勵他,更有助于康復出院。從這層意義上來看,我院地處原宿,有山手線這條東京交通大動脈,患者來院與家人來院都非常方便。
目標就是最大最先進最好最滿意
蔣豐:您是日本著名的心血管外科醫生,被稱為“上帝之手”,為微創心臟外科手術MICS的起步和發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我不禁好奇,您為什么又選擇了挑戰康復護理領域呢?作為院長您今后的目標是什么?
四津良平:我原來是慶應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的負責人,也是慶應大學醫學部的教授。直到退休前,我都在培養年輕醫生,研究新手術技術的同時,堅持站在手術臺前。
在做心臟外科醫生的幾十年里,我心里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重癥患者、高齡患者不能像一般患者一樣術后出院,他們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但是慶應大學附屬醫院是急性期病院,如果另外能有一家專門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康復訓練的設施就好了。
65歲那年退休后,我的外科手術生涯也告一段落,在考慮接下來的人生時,一位醫生朋友跟我說起原宿要建立一家全日本最大的康復醫院,問我是否有興趣。我考慮島接受康復訓練的患者大多是肌肉萎縮或誤用綜合癥的老年人,從入院到出院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樣我就可以一直在他們身邊關照整個康復過程,這種體驗剛好能夠彌補我作為外科醫生那幾十年來的遺憾。
作為院長,我的目標就是要讓全日本最大、最先進的原宿康復醫院成為全日本醫護服務最好,患者最為滿意的康復醫院。一般康復醫院是每周照顧老年人入浴一次,多的地方也不過兩次,我院則是每周3次,而且保障每天一對一的康復陪訓最長能有三小時,這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
絕不挑選患者半數不需貼補病床費
蔣豐:原宿康復醫院在交通、規模、環境、設施、儀器、醫護人員等方面的條件優勢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請恕我直言,這樣整合了全日本第一的醫院收費是否也是全日本第一呢?患者層是特定的日本富裕人群嗎?
四津良平:這個問題問的好啊。的確,從我院的各方面條件來看,都像是只給有錢人服務的。但我要說的是,在我院的303個床位里,有153個床位是雙人或三人、四人的平價病房,幾乎不需貼補病房費,是經濟弱勢人群的住院首選,余下的150個床位里,最便宜的一晚4000日元左右,最高的一晚4萬日元左右。我院的醫療宗旨,就是絕不挑選患者,只要有床位,絕不拒絕低收入人士、低保人士。
蔣豐:通常患者入院至出院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四津良平: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的不同,康復所需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在我院患者中,有人工關節術后患者和骨折患者,也有心臟康復、呼吸器官康復、肺葉康復訓練的患者,還有誤用綜合癥患者等,平均住院天數是75天左右。
為了讓患者早日重返社會,過上正常的生活,我院還有模擬汽車駕駛的儀器。老年人一旦因手術入院,長期不摸方向盤,很容易出事故,所以我院會讓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駕駛訓練,盡快找回以前的感覺。
人的肌肉不會說謊,越努力做康復訓練越能看到效果,而不認真做的話肌肉就沒有變化。這對指導、陪同康復訓練的人和進行康復訓練的患者本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創造、提供一個好的環境很重要,一個讓做訓練的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情,讓指導、陪同做訓練的人有同理心有耐心的環境。如果從我院出院后,還要進老年中心繼續接受護理,那就毫無意義了。我院要讓患者出院后能夠直接回家,像從前一樣正常的生活。現在我院患者出院后直接回家的比例在86%,也就是說,在100個入院患者里,有86人出院后就可以回到翹首以待的家人身邊生活,這個數字是非常高、非常可喜的。
建院初期就為接待中國患者做準備
蔣豐:中國和日本一樣,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進入高齡乃至超高齡社會,但是康復醫院還處在發展階段。近年來,到日本觀光旅游的中國游客越來越多,日本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醫療觀光,原宿康復醫院可以接待中國患者嗎?
四津良平:事實上,我院在設計階段曾考慮過這一問題,今后我院還會進一步完善,比如制作中文版的院內介紹和指示牌等,爭取可以盡快為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有需要的人服務。
我院有很專業的接待員,能夠對應患者的各方面的咨詢和需求,如果中國有人對我院感興趣,可以通過郵件將病歷等資料發過來,我院也會盡可能地用中文對應。
將來,如果有中國需要我院的地方,我院必將竭盡全力。現階段通過接觸中國患者,我院也在努力了解中國患者的需求,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進步。
采訪后記:在中國,養老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有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4.9%,到2030年將達到18.7%,而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僅3.7萬多家,養老床位總數僅占老年人口總數的2.52%。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護理服務需求相比,養老床位緊張、居家養老有困難、老年人經濟水平有限等都是顯著存在的問題。因此,在結束了對原宿康復醫院的采訪后,在想到醫院的設備、服務與平價床位的比例后,我不禁十分感慨,這正是中國需要努力的方向。
來源:蔣豐 日本新華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