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4.12.11
本報訊(記者任珊)11月28日,由中國殘聯主辦,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北京市殘聯承辦的2024年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開幕。今年,京津冀殘聯首次聯合集中展示三地近年來在輔具服務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創新成果。其中,北京市殘聯攜20余類助行、助視、助聽類智能化輔助器具產品亮相。
展會現場,一款適用家庭場景的外骨骼康復機器人引起不少人的關注。北京大艾機器人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套輔助器具主要用于非急性期的居家康復,它能夠智能感知、實時分析使用者步態的行為意圖,通過精準控制,為使用者提供穩定、自然的行走體驗。
北京手語研究會帶來了一款遠程手語翻譯軟件。記者注意到,只需用微信掃一掃,聽障人士可獲得實時在線視頻手語翻譯服務,實現與他人的無障礙溝通。“我們的軟件已經進駐首都博物館以及聽障人士就業集中的場所,可以為他們提供展覽介紹、日常交流等手語助殘服務。”北京手語研究會秘書長黃彥告訴記者。
展會現場,一些助視類科技產品也人氣頗高。戴上“聽語者”眼鏡,對方說話的內容會實時顯示在眼鏡片上。據悉,AR智能眼鏡已經實現市場化運營,在一些電商平臺就能買到。
本市現有持證殘疾人57.79萬人,殘疾人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輔具。“北京市輔助器具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已上線運行8年,本市戶籍持證殘疾人可通過該平臺享受申請、購買、配送輔具的一站式服務。”北京市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主任張亮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有47萬名殘疾人在該平臺申請購買了輔具,申請輔具達到120萬件,產品成交總金額8.7億元,政府補貼資金7.3億元。
“除了輪椅、耳蝸等常規輔助器具,一些高科技產品也逐漸被納入平臺。”張亮說,市殘聯正在動態更新互聯網平臺上的補貼目錄,殘疾人有望以優惠價格享受更多的高科技輔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