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23.05.09
日前,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而今年3月,南都“記者幫”曾關注廣州荔灣湖公園無障礙環境缺失、設施設計不合理等問題,相關報道引發市民熱議。廣州市內其他公園的無障礙環境又是怎樣的?4月中旬,南都記者聯合多位殘障市民代表,對市內7座綜合公園和專類公園進行了調研,詳細了解這些公園在建設無障礙環境時所面臨的難題。
本次調研的7座公園,分別是流花湖公園、東山湖公園、海珠湖公園、曉港公園、天河公園、珠江公園以及廣州文化公園。整體來看,這些公園的無障礙環境都較為統一,園內一級園路和休閑廣場基本都設有無障礙通道或坡道,能夠滿足乘坐輪椅和推嬰兒車的游客游覽。公園內均設有無障礙衛生間,且有清晰的引導標識。但在細節方面,部分公園仍有不足之處,例如公園的支路以及景點仍有缺少無障礙通道和坡道的情況,部分無障礙衛生間和無障礙標識也存在一些細節問題。
流花湖公園的一座涼亭的坡道坡度太大,輪椅難以爬上。
公園內道路支路缺少 坡道受限多
在園林設計相關規范中,公園內道路通常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一級園路也稱為主路,是公園內最基本的道路,連接各場所和景點。南都記者走訪的7座公園主路都很寬敞,采用瀝青、水泥或大塊磚石鋪就,能夠滿足游客步行或輪椅、嬰兒車平穩通行。
以海珠湖公園為例,該公園的主路圍繞海珠湖形成一個圓環,其中有多處跨越水面的拱橋和坡道,這些拱橋的坡度平緩、路面寬闊,整個圓環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無障礙游覽路線。也有個別公園因修建較早,一些拱橋缺少坡道而無法讓輪椅過橋。
公園的二級道路,也被稱為支路,用于溝通公園內各景點和功能區,也是體現一個公園無障礙環境是否完善的重要參考。經南都記者和殘障市民實際走訪體驗,7座公園中除流花湖公園的支路無障礙體驗相對優秀外,其余公園的支路都有缺少無障礙通道或坡道,繼而影響到輪椅進一步通行的情況。
走訪當天,記者與殘障市民云熙從流花湖公園南門進入,沿著主路一路行至公園西南角的農趣園。流花湖公園內有多個主打園藝觀賞特色的景點,也有緊貼湖邊鋪設的親水步道,在通往這些景點的支路上,公園均設置了輪椅坡道或無障礙通道,隨處可見坐輪椅到湖邊休閑的老人和殘障人士。“希望其他公園也能學習這里的無障礙建設經驗。”云熙告訴記者,因為流花湖公園對輪椅游客十分友好,所以她經常和朋友在此休閑聚會。
東山湖公園和流花湖公園類似,園內同樣有大面積水域,但記者走訪發現,該公園超過半數的濱水景點與主路、支路存在高差,僅有階梯接通,無法乘坐輪椅到達。
東山湖公園大部分濱湖景點都沒有無障礙坡道
而在天河公園走訪時,殘障市民馮先生能夠順利駕駛輪椅從主干道進入一處名為“粵秀園”的景點,但走了沒多遠,一個高約5厘米的臺階令他無法再前進。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公園的小賣部,店面設置在一條廊道內,走廊距離地面有一個小臺階,但要登上這個小臺階,馮先生繞著廊道走了一圈,都沒有找到坡道讓輪椅上去。這讓馮先生感到有點尷尬:“如果遇上下雨,坐輪椅的游客也沒法到亭里避雨了。”作為一所以文化展覽為特色的專類公園,廣州文化公園占地面積不大,地勢平坦,但一些小型展館進門處仍缺少坡道。位于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則設置了清晰的無障礙通行指引,記者與殘障市民在館前查看指引時,也有工作人員主動上前告知乘坐輪椅進館的路線。
天河公園一條廊道缺少坡道,殘障市民駕駛輪椅也無法進入。
部分無障礙通道成“斷頭路”
7座公園均不同程度修建了無障礙通道,并附上標識引導游客,但記者仔細查看后發現,有的無障礙通道并不符合設計規范,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在曉港公園西北角,記者看到一條標有無障礙通道標識的坡道,這條花崗巖材質的坡道寬約1.5米,水平長度約5米,表面僅有一層薄薄的磨砂層。“無障礙通道的國標有嚴格的設計標準,這條坡道雖然被標為無障礙通道,但很明顯它是不合格的。”與記者同行的殘障市民方堅澤常年關注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對無障礙設計的各種規范十分熟悉,“按照標準,無障礙通道應該配置有扶手,坡道的坡度比不小于1:12,并且坡面要有防滑設計,但這些元素它都沒有具備。”
方堅澤表示,適當的坡度比、扶手和防滑設計都是無障礙通道重要的安全保障,不滿足相關條件的坡道對輪椅使用者來說可能更加危險。而類似的坡道,記者在流花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公園走訪時同樣也有發現。
曉港公園的一處無障礙通道缺少扶手和防滑設計,坡度也不符合要求
走訪期間,記者還注意到,有的公園景點在入口處建設了無障礙通道或坡道,但在景點另外的出口處卻沒有做同樣的設計,導致輪椅游客游覽時遇到“有進口沒出口”的尷尬。
同一公園,無障礙衛生間配置為何不一?
有使用輪椅的市民告訴南都記者,外出游玩最擔心如廁問題,目的地是否設有無障礙衛生間成為重要的出行決定因素。本次走訪的7座公園均設置有無障礙衛生間,并有清晰的引導標識。
珠江公園以綠化造景為主,環境優美,格調幽雅。走訪時,記者從園區地圖看到園內設有8個公廁,每個廁所都設有面向殘障人士和母嬰的第三衛生間。這些第三衛生間空間寬敞,便池、馬桶和洗手臺均配有一大一小兩個配置,墻壁上設有可折疊的多功能護理臺和兒童座椅,在體積較大的便池、馬桶和洗手臺旁也設置了不銹鋼扶手。進入夜晚,衛生間的燈統一亮起后,第三衛生間的鏡子頂部以及吊頂處都設置了燈管,即使在夜晚也有充足的光亮。馮先生對此給出高評價:“這已經做得非常好了,甚至把小孩子情況都已經考慮到。”
海珠湖公園擁有5個無障礙衛生間,但僅有北門的衛生間基本將輔助設施配置到位,也僅有北門處衛生間內的緊急求助按鈕是可用狀態,另外幾個衛生間內的緊急求助按鈕或是未安裝或是已損壞。個別衛生間雖有無障礙標識,但內部除了裝有一個安全抓桿,未再安裝有其他輔助設施,還有無障礙衛生間因損壞無法使用,似乎成了工具房。
海珠湖公園一無障礙衛生間內,木質安全抓桿緊貼墻壁,難以持握
方堅澤非常關心無障礙衛生間是否裝有緊急呼叫按鈕,“這也是無障礙建設規范里的要求,為使用衛生間的人提供安全保障。”走訪7座公園后,記者在東山湖公園、天河公園以及珠江公園的無障礙衛生間內看到有低位緊急呼叫按鈕,其他公園的無障礙衛生間雖然同樣標識清晰、設施齊全,但少有看到呼叫按鈕。
記者還發現有的公園內,不同無障礙衛生間設計也不一致,例如海珠湖的無障礙衛生間,有的具有獨立空間,內部寬敞。有的僅是普通衛生間中的一個隔間,內部空間狹小,輪椅進入后無法轉頭。
海珠湖公園通往北門公共衛生間的道路路況很差,輪椅難以通行。
除衛生間外,無障礙標識仍“缺位”
無障礙標識是協助殘障人士以及特殊群體順利游覽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記者走訪發現,多數公園除了在指引無障礙衛生間時正確使用外,其他地方均不同程度存在缺少或未正確使用無障礙標識的問題,有的公園在導覽圖內也沒有標出無障礙衛生間。
曉港公園園路上立有指向清晰的無障礙衛生間指示牌。
例如,在天河公園北門附近有一個藝術廣場,旁邊草坪上立著一塊輪椅標識的藍色牌子,這也是最基礎的無障礙標識,但記者和殘障市民并沒有在周邊發現明顯的無障礙設施。“究竟是指這里有無障礙坡道,還是說這個廣場可以無障礙通行?搞不清楚。”記者注意到,類似的小細節在公園內還有好幾處。
天河公園一塊無障礙標識牌立在草地上,指向不明。
在海珠湖公園,記者發現有兩個無障礙衛生間門口掛著“殘疾人專用”的標識,方堅澤認為這一稱呼是不合適的:“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無障礙衛生間使用人群不全是殘疾人,還有暫時受傷導致行動不便的,或者老人小孩等群體,因此‘殘疾人專用’的標識是有些不恰當的,希望能夠改進。”此外,雖然門上掛有“殘疾人專用”標志,但也出現了游客隨意占用無障礙衛生間的情況。
海珠湖公園一無障礙衛生間被指未正確使用無障礙標識。
公園管理方:
無障礙建設,經費和政策是難題
綜合調研情況,南都記者與部分公園管理方進行了溝通,了解公園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的工作情況。有公園的管理方表示,他們從2019年開始對園區進行大范圍的無障礙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完善公園的無障礙衛生間、增加無障礙通道和坡道等。該管理方坦言,受限于地形和歷史遺留等因素,有的地方采取了折中的建設方式,盡可能接近規范要求,也有地方還需要繼續修建坡道以達到無障礙通行的目標。
還有公園管理方表示,公園已經建成幾十年,有些設施可能不符合最新的無障礙標準,他們正在逐步改善這些問題。例如,正在考慮在無障礙衛生間中添加呼叫鈴和多功能平臺。
多個受訪的公園管理方都提到,經費是維護和新建無障礙設施的一大難題。有公園管理人員稱現有的無障礙設施正面臨“重建設,輕維護”的尷尬局面,目前沒有專項資金用于維護無障礙設施,只能從日常維護資金中酌情分配一些。
此外,政策的沖突也會影響公園新增無障礙設施。有公園曾收到游客關于在歷史建筑位置增設無障礙設施的建議,“由于公園有部分建筑屬于廣州市歷史建筑,根據《廣州市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暫不滿足設置無障礙設施的條件。”一些公園管理方表示,游客在遇到通行受阻時,可以撥打服務熱線向公園提出服務申請,如有收到無障礙建設的建議,也會及時上報管理部門進行研判,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善。
專家:
建設無障礙環境,不只是坡道和衛生間
“當前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無障礙建設,還處于‘建設無障礙’階段,但這只是比較顯性的、最容易的部分,并非無障礙環境的全部。”廣東省無障礙促進會會長麥思明提到,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不僅要完善坡道和衛生間,還有盲道、盲文乃至提示語音等相關設施,其中包含了實現信息無障礙所需要的條件。因此麥思明認為,廣州市各公園廣場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麥思明提到,無障礙建設不僅僅是為殘障人士服務,也為老年人和其他有需求的社會成員提供便利。他列舉了一些在無障礙建設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案例,“例如天河公園的一些景點設置了盲文和語音播報,讓游客能充分獲取公園的資訊。”
此外,麥思明還談到了一些無障礙建設的困難,包括資金不足、管理者缺乏專業知識和意識不夠等,“目前還沒有公園向我們(廣東省無障礙促進會)做過技術咨詢和督導委托,作為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的協會,我們很樂意接受大家的邀請。”
“真正的無障礙是要殘疾人,在不用人陪同的情況下,他都能獨立完成。”麥思明說。他強調了無障礙建設的重要性,并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加便利、舒適和包容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