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新聞 2024.09.23
作為高科技康復輔具的國際化展示平臺,11月28日-30日,2024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為此,我們特別策劃“科技助殘”專題報道,分享科技輔具改善殘疾人生活、輔助殘疾人就業、提高殘疾人自理自立能力等故事。
來現場,體驗高科技康復輔具
歡迎提前掃碼預登記,免費領門票
贏取豐厚好禮!
本期“科技助殘”,走進殘友們的日常生活,講述科技給他們帶來的改變。
無線微創腦機接口
讓癱瘓14年的楊先生,用“意念”喝水
不光如此,他還能自如地用腦信號來控制機械手,并在癱瘓后第一次拿起水瓶自己喝水。
面對視力障礙的挑戰,視障群體在外出時,往往難以即時察覺周遭環境的不確定與潛在風險,這無形中為他們構筑了出行壁壘。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特別是專為出行設計的App出現,這些創新工具如同明燈一般,照亮了視障人士前行的道路。
“之前出門都是有人陪伴,現在有了這個App,我以后可以試著獨自出門啦。”一位視障人士孫先生說,自己大概從八年前開始接觸一些適合視障人士使用的App,現在的App功能愈發強大,并融入了AI技術,能夠實現實時識別、在線問答和即時呼叫等功能,通過這些App可以完全獨立生活、自己幫助自己,也希望更多的視障朋友通過使用App勇敢走出家門,積極融入社會。
王文(化名)是南通一名患有“腦癱”的少年,四肢和部分身軀無法活動,但他不向命運妥協,無法坐立,手臂不能動,他就“舔屏”學習,舌頭成為他敲開學習之門的“鑰匙”。但眼睛長期距離屏幕太近,導致視力受到影響,“舔屏”操作也導致口腔變形。江蘇省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得知情況后,將這位自強少年列為“輔具科技改變生活項目”首批救助對象。
先進的眼控儀安裝到位后,王文通過眼球轉動,可以對面前的平板電腦發出“喝水”“翻頁”“開燈”等指令。此外,殘聯還送去一把特殊的輪椅,輪椅上有為小文量身定制的體位塑形墊。原來,小文頭部右偏、脊柱側彎,這把椅子可以讓他保持坐姿,緩解他長期因為趴著學習而導致的身體不適。
江蘇省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智勇介紹,現代科技輔具的個性化定制,給像王文這樣的孩子提供了保持坐姿控制電腦學習的可能,也成為他和外部世界連接的窗口,給他癱瘓在床的生活帶來一抹亮色。
像趙成這樣參與研發創新、致力于為殘疾人打造無障礙環境的人還有很多。蘇州大學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殘障學生李麟青因為親身體驗到殘障人士出行的困難,決定研發無障礙地圖。他帶領團隊跑遍蘇州,一次次在海量信息里核對無障礙設施信息,包括坡道、電梯、衛生間、地鐵直梯出口等。
“無障礙地圖里的隨手拍功能非常好,它允許用戶隨時拍攝路上的障礙物,并將問題向相關部門報告,以促進障礙物的及時處理和改善。”李麟青介紹,截至去年底,無障礙地圖已累計服務4523萬人次。從被人幫助到幫助別人,科技實現了李麟青的夢想。
何先生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右手腕缺失,2023年12月,他來到湖南省康復輔具技術指導中心求助,根據他的實際需求,中心為他裝配了智能仿生肌電手。仿生手的使用,讓何先生的生活更加便利。
何先生說:“比如像提水果,我可以用右手直接抓進去,然后提著就可以,不管是水平面去提,還是垂直去提,都沒有問題。像垂直提,20斤到30斤以內的物品都能提得住,它不會有一個滑落,還是比較穩定的,仿生手在生活中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高科技康復輔具,真正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在11月28日-30日舉行的2024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奧托博克、奧索、科生、聯影、大艾、程天、肯綮、優龍、哈工艾斯德康、愛博智能、豐田、廣汽、瑞海勝等企業,將展示各類高科技輔具產品及技術,包括智能假肢、康復機器人、福祉車、輪椅、代步車、助行器等,滿足殘障人士、老年人等群體對日常生活的需求。
11月28日-30日
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來2024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
現場體驗高科技康復輔具!
▲提前掃碼預登記,贏取豐厚好禮!
來源:央視新聞、2025殘特奧會、中國老年雜志社、江蘇殘聯、中國民政、大愛先鋒等